::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主页::
::::: http://www.pathology.fun/:::::::::::::::::::::::::::::::::文章点击排行版 | 返回首页| English version ::::::::
          
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http://www.pathology.fun/ | 病理学教研室】


  医学生在学习病理学时,面对深奥难懂的发病机理和复杂多变的病变,往往扑朔迷离,不知所措。病理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地思维、正确地把握病理学知识体系脉络。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1.运用唯物的辩证法,开展病理学教学
1.1  运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加深对病理学内容的理解    
  病理学内容中贯穿着共性与各性的辩证关系。以病理学课程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内容为例,前者研究各种疾病的共同基本规律,即疾病的共性;后者则研究各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即疾病的各性。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共性与各性的辩证关系。例如:属于各论部分范畴的各类炎症疾病,如肝炎、肺炎、脑膜炎、阑尾炎等,虽然各有其本身的病因和独特的病变,并发生于不同的器官,但都属于炎症疾患,都具有炎症的基本病理改变,其本质也都是病因对机体的损伤和机体对损伤的防御反应在局部的表现。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总论与各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好学习的要领。即:只有学好总论,才能为学习各论打下必要基础。学习各论时,也必须联系运用总论知识,才能加深对总论的理解。两者互相联系,密切相关。
  运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对病理学内容加以理解,不但有利于教师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如在讲授病毒性肝炎时,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共性),举慢性活动性肝炎为例(个性)为例,指导掌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许多内容在掌握共性的基础上“举一”即可“反三”。在课堂上“举一”,要求学生自学 “反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帮助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可事半功倍。
1.2  运用联系、发展等观点,把握疾病的客观规律
  病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的基础医学学科,其内部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正是由于这种紧密联系,才构成了病理学知识体系。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必须坚决反对用孤立、片面的观点进行学习,倡导采取联系、全面的观点进行学习。就具体的学习方法而言,主要有:(1)在病理学实习中,要坚持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病变。(2)在病理学内容把握上,要坚持总论联系各论。(3)在学习具体疾病时,要坚持病因联系基本病变,基本病变联系临床表现,病变的镜下形态联系肉眼形态。只有采取联系的观点进行学习,才能使对知识的理解在反复联系中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在反复联系中加强,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同任何事物一样,疾病也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即疾病产生、发展变化乃至灭亡的过程。疾病发展变化的例子在病理学中不胜枚举,例如:严重的慢支将继发肺气肿,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心病。又如风湿病可引发瓣膜病变,导致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次第地引起心肺发生相应病变。
   由于医学生对于临床疾病缺乏感性认识,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观念上易于以孤立、静止甚至死板的观点看待疾病过程,产生错误认识,甚至产生“病理学内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不良看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多结合临床资料,运用发展的观点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运用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规律其他例子还有:运用外因与内因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运用量变质变规律认识疾病的病变程度;运用矛盾的转化关系认识疾病的转归等。在病理学教学中,适宜地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实践,不但有利于学生客观科学地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也有利于为医学生将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打下基础。
1.3  分清主次,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错综复杂的疾病病变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分清主次,通过认识疾病的本质理解疾病的表象,透过现象认识疾病的本质。例如: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机体的几乎所有器官或组织均可发生。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但就病理学的范畴而言,认识肿瘤的本质问题,在于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异型性贯穿于肿瘤章节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好了肿瘤的异型性这一本质性问题,才能对肿瘤的概念、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等知识内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特别是实习带教中,又要引导学生透过对各种良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方面的观察,加深对肿瘤的异型性的理解。
2.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诊断疾病
  病理学是一门位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医学生对病例的思维分析能力,将为今后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病例讨论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对病变资料和临床资料科学地分析、归纳综合出主要特点,作为疾病诊断主要依据,并通过推理判断,提出初步诊断。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经过分析、比较,逐一排除以后,再行“收缩”。首先要考虑导致主要病变发生的常见病、多发病或可治性疾病,在诊断依据不足时才考虑少见病和难治性疾病。例如:一位患者肠道和肺部先后出现了癌肿,肺部癌肿组织病理学形态与肠道癌肿一致,均为腺癌。分析鉴别时应先考虑肠道癌肿发生血道转移到肺,在诊断依据不足或有足够理由否定上述诊断时,才考虑肠道和肺部同时出现癌肿(二元论),或者肺部癌肿转移到肠道等。通过鉴别诊断,逐步缩小范围,最后提出最有可能的病理学诊断和临床诊断。
3.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侧重于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阐明其本质。因此,医学生对于疾病基本病变的理性认识,只有在实际标本观察中才能得到验证;要取得良好的实际标本观察效果,又只有在有关疾病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才能实现。
  在病理学教学中,不少学生反映“病理学疾病基本病变复杂,理论抽象,难以记忆理解”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采取了“形而上学”的学习方式,不注重在实践中认识理解疾病病变所致。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病理学实习中出现的不知如何观察标本,或观察标本杂乱无章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实习时未能很好地结合理论知识所致。
  所以,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需要倡导正确处理实践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学习方式,不致偏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唯物的辩证法,引导学生客观地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诊断思维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达到提高医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远存,何建猷.  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中国现代医学与临床, 1998,6:305
                                                  (收稿:2000-10-16 )

自动滚屏
首页
公告板
学习园地
多媒体天地
学科方向
科研展台
园丁情怀
颂园丁
专家访谈
医学热点
在线会诊
粤西淋巴瘤诊断中心
研究生教育
教学论坛
专业病理
病理教案
双语教学
发表时间: 2004/2/19
来自: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789-790 作者:唐加步 陈小毅


      浏览次数=473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窗口


本站欢迎广大同学投稿,请大家踊跃参与,投稿时注意写明所投栏目。
E-mail:gdmcbl@gdmc.edu.cn
病理学教研室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