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pathology.fun/::::::: :::::::广东医科大学 | 病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返回首页| English version :::::::::::
在线会诊 专家访谈 园丁天地 病理论坛 科研天地 科室简介
::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主页::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例3 化脓性脑膜炎

病况

患者男性,24岁,死前4天还保持一般健康状况,此后即开始全身肌肉疼痛,倦怠,恶心,呕吐和头痛。最后发烧、寒颤,被他女朋友发现半昏迷于床上。他即被送往X X医院,在那里进行腰穿,发现脑脊液混浊,开放性压力0.29kPa(250mmH20),WBC 27×109/L。在中性粒细胞内可见Gram阴性双球菌。立即注射800万单位青霉素G并转院治疗。
入院时检查:患者不省人事,四肢自发性抽动,并对指令无反应。颈项强直,眼底正常,两侧瞳孔等大,对光有反应。CT检查,头部在正常范围内。 实验室检查:Hb 152g/L,HCT 43,WBC 25.8 X 109/L,N94%,凝血酶原时间升高到15.4秒,凝血致活酶时间55.1秒。Ca2.35mmol/L,Mg 0.82mmol/L。反复腰穿,WBC 21.2× 109/L,RBC 0.001×1012/L,白细胞内含Gram(—)双球菌。由于颅内压升高,予以青霉素、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并放置颅内压测定器。此后发现在置放颅内压测定器处出现硬脑膜下血肿。神经系统状况继续因颅内压增高而恶化,最后临床诊断脑死亡。

问题:

1.分析本例原发性疾病的性质。

2.本例最可能的致病菌是什么?

3.他女朋友有被感染的危险吗?

4.说明颅内压测定器处硬脑膜下血肿形成机制。

5.列举尸检时可能的发现。

思考提示
1.患者从起病到死亡仅4天,主要症状为全身肌肉疼痛、倦怠、恶心、呕吐和头痛,最后发烧、寒颤。在医院进行腰穿,脑脊液混浊,压力升高,WBC多达27000。当时已不省人事,四肢抽动,颈项强直。以上临床表现说明:①患者有脑膜刺激征;②颅内压升高症状;③脑脊液改变。据此,可以认为患者原发性疾病是脑膜感染性疾病。

2.患者周围血液WBC 25.8×109/L,N占94%。脑脊液内WBC多,而且在中性粒细胞内可见Gram(—)双球菌,故致病菌最
可能是脑膜炎双球菌。

3.脑膜炎双球菌存在于带菌者或患者的鼻咽部,借咳嗽、喷嚏、说话等发生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他人;但细菌侵入上呼吸道后,病情的发展取决于人体防御能力和细菌的致病力。机体抵抗力强,不发病或仅引起局部轻微的卡他性炎症。所以患者女朋友与他接触后有被感染的危险,但不一定发病,为谨慎起见,可用抗生素预防。

4.死者在置放颅内压测定器处硬脑膜下血肿形成,脑脊液内有红细胞达1200,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致活酶时间均延长,说明凝血机制发生障碍,而后者则与致病菌产生的内毒素激活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消耗有关。

5,尸检时可以见到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和瘀斑。打开颅腔,撕去硬脑膜时,发现在置放颅内压测定器处硬脑膜下有血肿形成, 与硬脑膜紧密粘连。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有灰黄色脓性渗出物堆积,在脑沟内尤其明显,许多地方脑的沟回结构因被脓液覆盖而模糊不清。脓性渗出物分布一般以大脑额叶、顶叶尤其大脑外侧裂表面最为明显,脑底部因有脚间池等较大间隙存在,故脓液积聚也较显著。其他部位如大脑、小脑的脑膜和脊髓膜及其神经根均可受累。在脊髓,由于患者卧位的关系,脓液在胸腰段背侧最多。镜检:蛛网膜下腔增宽,充满急性炎症渗出物,内有大量中性
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纤维素,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另外,在肺膜、心外膜、肠黏膜、肾盂黏膜等部位均见散在淤点。镜检:在肺、心肌、脑小血管内均见透明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所成)形成。病理诊断:化脓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双球菌所致),并发DIC,导致硬脑膜下血肿形成,多处浆膜和黏膜淤点。

 

 

 

策划:姚运红 唐加步 制作和版面设计:唐加步 郑海鹏 校审:姜汉国 胡新荣
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版权所有
E-mail:gdmcbl@gdm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