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pathology.fun/::::::: :::::::广东医科大学 | 病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返回首页| English version :::::::::::
在线会诊 专家访谈 园丁天地 病理论坛 科研天地 科室简介
::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主页::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例10 风湿性心脏病

病况:

男,27岁。主诉:反复两肩关节及膝关节疼痛五年,呼吸困难伴两下肢水肿半年。现病史:患者于5年来反复发作两侧肩关节及膝关节疼痛,同时出现关节肿胀、发红、局部温度升高,疼痛呈游走性,每次发作持续10~15天,缓解后恢复正常。近年来出现劳累后心悸气促,并伴有两下肢水肿,下肢水肿以傍晚时为重,清晨起床时水肿消退。近一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咳嗽、咳痰,痰呈黄色。不能平卧,伴发热,热型呈不规则型,体温在38~39℃之间,故来院就诊。既往史:幼年时经常出现咽喉部疼痛伴扁桃体肿大。体检:体温38℃,脉搏170次/分,呼吸32次/分3,血压14.7/8kPa(110/60mmHg),端坐位,口唇及指、趾端发绀,两侧颈静脉怒张,肝颈返流阳性,心浊音界向左侧明显扩大,心尖搏动点向左下移位,心尖部闻及Ⅲ—Ⅳ级收缩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雷鸣样杂音。背部及两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腹部膨隆,可见移动性浊音,肝肋下3cm。剑突下5cm,脾肋弓下刚及,两下肢凹陷性水肿。化验,WBC 10X109/L,N 80%,L 15%,ESR 50mm/h,ASO800U,痰涂片见中性粒细胞并找到吞噬棕黄色色素的巨噬细胞。X线摄片,两肺底部见密度稍高之模糊阴影。心脏扩大,外形呈球形。住院经过,入院经抗菌、消炎、强心、利尿及激素治疗,症状未见好转,病情进行性恶化,住院第九天突然出现心室颤动,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题:

1.本例的临床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2.预期尸检可见哪些病变?

3.本例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是什么?

4.本例直接死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思考提示

1.根据病人为年轻人,年幼时有链球菌感染史,游走性大关节痛病史,有劳累后心悸、气促及下肢水肿,听诊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杂音,X线检查心脏呈球形,可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根据病人有劳累后心悸、气促、端坐呼吸,皮肤黏膜发绀,痰涂片找到心衰细胞,同时又有两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腹水,颈静脉怒张,肝颈返流阳性,说明病人有左心衰竭伴右心衰竭。根据病人有咳嗽、咳黄色痰、痰液涂片找到大量中性粒细胞,伴有发热,血化验白细胞计数升高,说明病人有肺部感染。

2.本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全心衰竭,同时又并发肺部感染,预期尸检可发现:心脏体积增大,外形呈球形,四个心腔均扩大,以左室扩大最明显,二尖瓣增厚、卷曲、缩短、粘连,在瓣膜闭锁缘之心房面可见
成排之粟粒大小赘生物。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心肌间质血管周围可见多个风湿小体,其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并有黏液样变性。其周围可见多个体积较大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聚集,细胞浆嗜弱碱性,细胞核膜清楚,核内染色质呈毛虫样或圆点状聚集于细胞中央,并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部分风湿小体发生纤维化及玻璃样变。肺脏重量增加,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肺泡腔内可见粉红色液体挤出。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及肺间质小静脉高度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可见粉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心衰细胞,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其相应肺泡壁及周围支气管壁上亦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细支气管腔内可有中性粒细胞渗出。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暗红色,切面红、黄相间呈槟榔样外观。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血窦扩张、淤血,小叶周围细胞脂肪变性,相邻肝小叶之间可见淤血、出血带。
脾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暗红色;切面暗红色,自髓减少,变小。甚至消失。镜下,脾窦高度扩张、淤血,白髓淋巴小结数量减少,体积缩小。腹腔内可见淡黄色液体。

3.由于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使左心室前负荷增加,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引起左心衰竭,因左心衰竭,肺淤血产生劳累后心悸、气促、端坐呼吸。因肺淤血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大产生右心衰竭而导致了体循环淤血。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颈静脉怒张,肝颈返流阳性,下肢水肿。因病人在左心衰竭之基础上又并发肺部感染,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黄色痰、发热。

4.本例本身有风湿性心脏病全心衰竭,在此基础上出现咳嗽、咳痰、痰呈黄色且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说明其并发了肺部感染,故肺部感染是其直接死因。


 

 

 

策划:姚运红 唐加步 制作和版面设计:唐加步 郑海鹏 校审:姜汉国 胡新荣
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版权所有
E-mail:gdmcbl@gdmc.edu.cn
病理网站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