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开拓、团结奋进的病理学教研室
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始建于1958年。五十多个春秋里,几代病理人以"团结、自强、开拓、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勤恳工作,奋发图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985年被评为学院首批硕士点,1987年以来,连续12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或重点扶持学科。1992年起一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学院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2000年,被评为广东医学院"九五"科研先进单位,2003年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扶持学科。
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源于教研室拥有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病理学教研室专门制定了"知识结构专业化,职称结构合理化,注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科研病检并重"的师资培养规划,持之以恒,成效显著。现有教师16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博士生导师1名,留学归国教师4名,博士7名。唐慰萍教授获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孙宁教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唐慰萍教授、孙宁教授和陈小毅教授被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学科带头人胡新荣教授,留学归国双博士(细胞生物学博士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肿瘤研究所副长,曾任广东医学院教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经第四军医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获聘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胡教授从事肿瘤病理研究和教学二十多年,已有多项新发现,主要包括:确立宫颈癌的多克隆起源,建立HPV16的癌基因分型系统,提出了HPV可在宿主体内突变的新观点,发现干扰素通过降解c-Myc来抑癌的新机制等,在国际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17篇,总影响因子在70以上。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子宫颈癌前期病变演变成浸润癌的分子标志及鼻咽癌转移复发的分子机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多项,在研经费近80万元。现任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姚运红教授,英国留学归国。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卫生部课题,致力于肿瘤病理学特别是鼻咽癌转移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转移的干预等方面的研究;承担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卫生厅科研课题和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课题,荣获广东省工会系统“省五一巾帼奖”称号,并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原学科带头人、原肿瘤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孙宁教授,英国留学归国,是湛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自然科学基金专业课题评审委员,从事鼻咽癌血清学诊断和治疗研究,构建EB病毒TK基因表达质粒,应用于血清IgA/rTK的ELISA检测用于早期诊断鼻咽癌;探讨鼻咽癌药物放射增敏,以期提高治疗效果。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电化教育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教师",同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
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0年被评为广东医学院"九五"科研积极分子。原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小毅教授,英国留学归国,广东省人大代表,湛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自然科学基金专业课题评审委员,省千百十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从事鼻咽癌的病因发病学,端粒酶与肿瘤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唐慰萍教授,曾任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多年,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研究生毕业,是获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肿瘤组评委,广东省病理协会常务理事,湛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1年评为广东省"七五"期间先进科技工作者,1999年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广东医学院"九五"科研积极分子。原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姜汉国教授,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病理主任医师,曾在宁夏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工作多年(工作期间,先后在华西医大、301医院、上海医大、湖南医大进修学习),具有丰富的病理临床诊断经验、较为深厚的科研和教学功底,主要从事临床病理和胃癌、鼻咽癌分子基础的研究,先后发表文章20余篇。
病理学教研室坚持以"教学是学科的生命线"为宗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实行教学资料档案化管理,严格执行主讲教师制,坚持集体备课和预讲课评制,严把教学质量关。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以教改推进学科建设发展。病理学教研室一直承担着研究生系统病理学、本、专科系统病理学和检验、五官、口腔、影像、信息等不同层次的专业病理学教学任务,培养了病理学师资37人(大专及本科学历)。1985年至今共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38名,毕业以后,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多年来,先后承担各级教学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1989年,唐慰萍、沈淑静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病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获广东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2年,我室被评为广东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
为适应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总体教学要求,病理学教研室教师全体教职员工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病理学课程建设及综合配套性改革,其主要表现为:依托我校投资500多万元于湛江东莞两校区组建的整体建设水平达到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的形态学教学平台,开展病理CAI配套教学、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病理实习教学和基于网络环境的《病理学》自主探究式教学,进一步建立现代病理学开放性、多媒体、立体性教学空间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病理学较为单一、抽象教学方式,优化了讲授和学习过程,促进了现代病理学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转变,教学成效显著。1996年,病理学教研室制作的病理CAI配套教学课件,获学院CAI课件评比优秀奖。1997年,孙宁教授制作的病理CAI教学课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获全国CAI课件评比优秀奖。2002年,陈小毅教授主持的《新世纪病理学课程改革与建设》获2002年广东省教育厅教改立项课题;2004年,姚运红教授主持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病理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研究》获2004年第三批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课题。2000年,黄剑、孙宁等主持的教学成果《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荣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高教厅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姚运红、唐加步等主持的教学成果《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中病理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获广东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姚运红等完成的《病理学网络课程》获首届广东省医药类教学媒体教材评比三等奖。2008年,我院病理学精品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级精品课程;同年,姚运红、唐加步等主持的教学成果《病理学课程建设和教学》获广东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病理学教研室以华南地区高发而素有"广东瘤"之称的鼻咽癌为重点研究对象,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了四方面主攻研究方向:(1)鼻咽癌转移研究。(2)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研究。(3)鼻咽癌病因研究。(4)鼻咽癌放射病理学研究。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
发表论著360余篇, 获各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其中,自设立重点学科以来,承担科研课题2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省重点课题、省自然基金课题、省科教兴医"五个一"工程课题及省重点攻关课题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发表论著27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100余篇。获各级科技进步奖23项,包括卫生部乙等奖一项,广东省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广东省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六项。病理学教研室与国内外一些著名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联系,主办过全国和全省范围的专业会议,在病理学和肿瘤学教学与研究方面,特别是鼻咽癌转移动物模型建立、转移机理的整体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鼻咽癌病因发病学研究方面,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病理学教研室在广东省高教厅和学校支持下,以广东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为主要科研攻坚力量,投入350万元实施医学科研,先后建成了广东省首个裸鼠繁殖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免疫组化室、DNA实验室等科研设施,购置了激光共焦显微镜、病理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等一批大型科研设备,为进行科研活动和完成科研任务提供了有力保证。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将进一步发挥"科研方向明确合理,科研任务落实到位,科研管理严格有效"的优良传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更加面向临床、面向应用研究的科研工作。
在新世纪的征程上,挑战与机遇并存,艰难与成功同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广东省高教厅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病理教研室将一如既往,知难而进,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唐加步 胡新荣